別對動畫師說這三種話 - 激怒動畫師三寶
一則fb留言https://i.imgur.com/QVWd9rm.jpg
[*]經費爆炸
[*]使用AI
[*]用轉描的
對動畫師講這種話的絕對會跟你翻臉XD
所以我想來跟各位解析一下,為什麼這些單詞會變成一種激怒動畫師的原因。
一、經費爆炸
哇賽這動畫真是太精采了,簡直經費爆炸!
「經費爆炸」這個其實蠻像大家的口頭禪的,當我們看到很精彩的動畫場景的時候,不免就會脫口大喊「經費爆炸」。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是一種讚美嗎?讚賞這個畫面非常精彩,感覺像是投入了非常多的經費才能做出這樣的程度。事實上,根本沒有經費。動畫的品質高低雖然會因為經費而多少受到影響,但是並不全然是如此。實際上,動畫的經費始終都是不足的。品質掌握在各原畫師及動畫師上,他們奉獻自己的心血,卻拿不到多少應有的報酬。如果窺見動畫業界的工作內幕,會發現是徹徹底底的血汗工廠。所以當各位如果用「經費爆炸」這一詞來讚賞動畫的話,無疑其實是在蔑視原畫師及動畫師們努力的心血(因為他們根本沒拿到錢啊)。
再跟大家分享一件事,你們知道一集動畫的製作成本是多少嗎?我們以國民動畫為例,國民動畫就是像櫻桃小丸子、我們這一家這種已經製作了上千集的動畫,大家可能每天吃飯都會配一集的動畫。
一集的櫻桃小丸子經費大約是台幣數百萬元,雖然感覺很多,但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,也就是徹底壓榨動畫師們的經費。真正合理的經費至少應千萬元起跳。
所以當你們看到精采的動畫時,請好好感謝辛苦奉獻的原畫師和動畫師們,而不是吝嗇投資者提供的乾癟經費。
二、使用AI
這動畫這麼流暢,該不會是偷用了AI吧?
近期都很流行AI人工智慧,除了繪圖以外,可能有些人會將矛頭指向動畫上面。在動畫界裡確實有一個話題是關於「AI補幀」的,但是坦白講,外行人才會吵AI補幀,內行的懂得都懂XD
很多人會對動畫有一種奇怪的迷思,那就是一昧地追求「高幀動畫」,不知道是不是遊戲打太多,所以被60fps、120fps這種超高幀率給洗腦了?ww
事實上,根本沒有所謂的高幀率的動畫,所有動畫都是24fps。這是
全球統一
從古至今
永恆不變
的標準。
請不要真的認為高幀率遊戲可以與動畫類推適用。
那麼到底為什麼要是24幀?做成60幀會怎麼樣呢?假設變成60fps的動畫,那就會導致動畫看起來黏黏糊糊滑滑的,人物的肢體表現會變得異常的噁心,完全沒有任何力量、生氣。因為60幀等於每秒有60張影格,但實際上很多都是重複幀,實在很沒必要。許多的細節、動態表現都會失去,反而更沒有一個動畫該有的樣子。
所以內行的都知道AI補幀的結果,其實並非我們所理想的那樣。AI技術其實並不會被真正應用在動畫裡,呈現出來的效果真的不好。動畫之所以流暢決不是因為用AI補幀,而是原畫師們一幀一幀辛苦的畫出來的呀!
三、用轉描的
你這動畫分明是用轉描的!
「轉描」這一詞可能大家比較少見,因為確實比較偏向內行一點的用詞。轉描的解釋就是透過參考現實的影像來繪製動畫。雖然轉描是參考現實影像,但是每個人的定義都略有不同,主要是「參考了多少」?要參考多少現實的影像才會構成「轉描」?轉描到底好或不好?
其實依我自己的理解,我會將轉描分為兩種:「參考性轉描」與「無腦性轉描」。
參考性轉描就只是單純參考現實的影像,但是是根據動畫師自己的理解再將影像轉變為動畫。在這中間有經過動畫師自己的「理解」與「轉換」。而無腦性轉描就顧名思義了,就是無腦照著描就對了。
轉描並沒有不好,但是很多外行人都會誤以為轉描是低技術質量的展現。「因為動畫師不會畫,所以才需要現實的影像才能畫出來」。事實並非如此,如果動畫師所做的是參考性的,那並不代表他真的技術差勁,而是他透過觀測現實中的各種物體運動規則,理解並吸收,轉變為動畫,這就是他自己的功夫,而不是無腦照著描。
希望這三點能夠破解一般大眾對於動畫的誤會或迷思~
說真的,話是真的是很辛苦,許多時候都是靠畫師的熱情,一部作品的品質才會好,畫師真的需要更多的支持,不然這樣的熱情長期不被看見,只會讓這個產業有熱情的畫師越來越少。 是的。。动画界看似繁荣的现状就是以剥削底层画师作为基础而建立的 今年正好看到電影臺在播放早期柯南劇場版時使用AI補幀,那個效果實在很令人一言難盡 覺得非常不公平,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本來就多少會影響品質,畫師們也是很辛苦的,一面是不想聽到,一面又是實際面不爭的事實,也許畫師只能期盼少點聽到這三種話了。
頁:
[1]